“襄阳油画名家精品邀请展”在我馆展出
发布时间:Sep 30, 2017 | 作者:
2017年9月29日,由南漳县文化馆,襄阳市美术家协会,襄阳市油画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欢庆国庆节,喜迎十九大,南漳县文化馆盛世巨献,襄阳油画名家精品邀请展”,在南漳县文化馆三楼展厅开幕,并举行隆重开幕式。
艺术家签到


这次受邀展览参展艺术家29位:
刘仲杰 黄亚东 韩光新 刘英 吴象峰 殷锐松 蔡国英 吉晓美 李彗 杨联 孙莉群 董宝玉 赵荣建 李曙光 范新元 詹应平 李建林 宋兴中 孙建军 柳冬立 王先刚 马程恒 王远明 龚卫伟 朱昊 万杰 王涛 王华 惠大洪
共展出作品73幅,作品创作时间跨度三十余年,作者包括襄阳市本土及襄阳籍长期活跃在北京、武汉、河南、湖南的艺术家,还包括经常到襄阳参加活动、写生的国内知名艺术家。
艺术就是一种思考,有所感就有所思。有对历史的思考,有对当下的思考。艺术家就是把这种思考艺术的表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呈现给世人,绘画即是如此。
艺术家刘仲杰先生展出的《交响》《高原蓝》是以诗人的情怀对祖国壮美河山和风土人情的歌颂,大气奔放。
艺术家黄亚东先生的创作《老军工厂》系列,是通过对人去楼空、废弃的、被遗忘的军工厂厂房、宿舍的表现,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思考,日暮的阳光、矗立的厂房、自由生长树木和杂草,空旷的操场,孤单的篮球架,暖暖的色调,悠然的笔触,似乎述说那段久远的、热情似火的故事。
刘英教授的《小卓玛》《母与子》、蔡国英先生《暖风》《素描》、李曙光先生的《高原·阳光》、马程恒老师的《远山》却是把视线投向了世界上最后的一片净土——青藏高原。
詹应平先生的《斑马》《鹿》等作品,通过光斑和动物的同构与消解,试图表达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辗转漂泊人群的孤独情怀,寻找悲情中相互依偎和心灵的慰籍。
活跃在襄阳、北京、武汉的艺术家吉晓美先生《大北门》《状态》《老土屋》《丹江水库》、美女画家李彗老师的《陕南》《郧县桃花沟》,以轻松、浪漫、感性的笔触描绘旅途中的瞬间印象。
韩光新先生以非凡的毅力创作的殿堂级油画作品《父亲的年代》更把人们带回那段时时提起、渐渐忘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倾注毕生心血,历时三个寒暑,画了一百多幅草图,老艺术家吴象峰先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油画巨作《阳光·生命》,和为艺术鞠躬尽瘁的蔡国英先生巅峰时期的作品《花祭系列》,以生命的体验,用不同的理解和形式,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
杨联教授的《人体》、赵荣建先生的《人体》、殷锐松先生的《人体》,同样画的人体,却有不一样的精彩。赵荣建和殷锐松运用表现力很强的笔触表现光和结构、形体和色彩的关系,杨老师则通过微妙的形色对比试图重新定义属于这个时代的学院精神。
女艺术家孙莉群教授以水彩画家的视角,轻松地笔调描绘的《太行小景》《乡村小景》,给人以愉悦、向往的视觉感受。
同为性情中人的范新元、董宝玉、柳冬立三位画家,率性、真诚,生活中不乏诙谐,艺术中不失严谨,他们的作品《古城墙》《汉江冬韵》、《静物》《雨荷》《风景》、《犁土》《初沐阳光》等作品共同反映出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他们是艺术生活化的的典型人物。
孙建军教授长期从事大学教学工作,同时伴随着女儿的成长,其油画作品《虫儿飞》《玩伴》《如沐清风》运用洗练细腻手法对青涩少年的内心世界的精准表达,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真切感悟。
同样做为老师的艺术家王远明、万杰、龚卫伟、王涛四位画家,不论是风景《春》《暮》、《老厂房》、 《晨光》、《田野》《紫藤崖》,还是人像《男青年》作品总体呈现扎实厚重的面貌。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坚持创作,难能可贵。青年画家朱昊的风景小幅风景作品《郊外风景》《荆门北郊》加入的构成意味,其画面的完整性犹如国画小品,让人久看不厌。
热爱收藏奇石的艺术家王先刚先生的《山石系列》更是将自己对奇石的理解和热情转移到画面上,明亮强烈,给人以不一样的艺术感受。
曾经下海经商多年的王华先生,不忘艺术,重拾画笔,其油画写生作品《冯氏民居》和素描《石膏像》 虽然生疏却也不染风尘,横涂竖抹之处偶有妙笔,颇具才情。
惠大洪,漂泊多年,醉心绘画,工作闲暇多做写生,职务之便参展《西递写生》《焦阳》《黄河》《抗战飞虎》等油画作品。